Thursday, November 04, 2004

Tom Tsang

臧浩遠 592090367
譚盾

撰寫動機
華語電影現在在國際的舞台慢慢嶄露頭角,我也對華人在西方的現象很有興趣,其中在華人電影配樂,最近聲名大噪的有譚盾

現居紐約的譚盾1957年出生於中國湖南,中華文化特別是楚文化對他的音樂創作影響很深。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,1986年榮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及藝術博士學位。

以創新而著稱的的作曲家、指揮家譚盾對世界樂壇產生巨大的影響。他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的眾多界限。他已贏得當今最具影響和眾望的的各大音樂獎項,其中包括格文美作曲大獎、葛萊美獎和以《臥虎藏龍》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,並被美國音樂協會授與2003“年度最佳作曲家”。

譚盾的音樂常在世界各主要音樂廳、歌劇院、藝術節、電台和電視台中廣泛演播。他最新為洛杉磯愛樂樂團創作的“交響創意曲:紙樂”已於2003年10月在洛杉磯迪斯奈音樂廳開幕時作世界首演。目前正在進行的創作包括: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約的“秦始皇“和受柏林愛樂樂團委約的交響樂。

在譚盾的音樂藝術中,獨特呈現了一種視覺造型藝術的裝置性、和行為藝術般的劇場性,在金門,透過他的聲音裝置藝術,既與戰區內傳出的美妙聲音演繹不可思議的反差,也是他成為視覺藝術家大顯身手的處女作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消失的王國拱樂社
撰寫動機
我聽不懂台語、更不會說台語!但我小的時候就喜歡看歌仔戲,說然不知道他們在唱些什麼?但我就是喜歡聽,就像是雖然聽不懂外國的歌劇,但是還是會想要聽一樣!許多人總覺得看歌仔戲或是看布袋戲沒水準,現在可能只有台灣人自己還這麼認為。歌仔戲藝人王金櫻說,她和劇團到荷蘭表演,謝幕時,觀眾起立鼓掌足足有十分鐘之久。薪傳獎得主廖瓊枝到法國巴黎演出,聽不懂台語的法國人讚歎地表示,歌仔戲就是「Taiwan Opera」(台灣歌劇)。
但盛極一時的內台戲早已銷聲匿跡,曾經風行家家戶戶的電視歌仔戲也已輝煌不再。而看來光鮮亮麗的現代劇場表演,背後的劇團有許多是以執著傻勁苦撐,公演之後不賺錢還倒貼的狀況時有所聞。相較於國外人士對Taiwan Opera的肯定和好評,台灣民眾自己卻因為對歌仔戲習以為常,而逐漸忽視或懶得去認識這個我們最熟悉的親人。我們不能想像如果台灣的歷史上沒有了歌仔戲的絃歌和鑼鼓,會變得多麼寂靜而無味,而台灣人的生活又會少了多少笑聲和淚水。
撰寫目標 看完拱樂社的紀錄片讓我非常的興份,原來我們台灣也曾經有這麼有規模的娛樂事業,我想專注於探討拱樂社內部展業結構,為何這樣一個有規模的展業會這樣沒落了,除了政治的因素外,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?如果還要成立一個新的拱樂社,要克服哪些問題?
文獻參考
劉南芳 1988 〈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〉,台北: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。 ◎此文借一個職業歌仔戲劇團—「拱樂社」的歷史敘述,去探討光復後台灣歌仔戲發展概況,及所遭遇的危機。作者認為拱樂射經營的期間(民國35-66年),正是歌仔戲經歷了顛峰期、中衰期至轉型期的發展過程。而拱樂社所代表的大型內台歌仔戲,在盡力於劇本、人才培訓與開啟新媒體運用的嘗試後,仍走向歌舞團結束,鎖反映出整個歌仔戲大環境的問題。作者透過這樣的討論,除了希望可以了解歌仔戲在內台沒落的原因,也期能有助於尋求歌仔戲發展時的正確途徑。
邱坤良
陳澄三與拱樂社─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 作者 出版社 傳藝中心 出版年份 2001
在民國四十至六十年代, 以歌仔戲、話劇、歌舞劇等表演, 從戲台跨足電影和電視界的拱樂社, 是台灣戲劇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。 邱坤良校長於受託執行「拱樂社劇本整理計畫」時, 用心整理相關文獻資料, 加之所作的訪問調查又累積來的大量資料, 已然將由陳澄三先生所領導的拱樂社史料彙整, 隨即撰寫成此書。 邱校長從台灣民間社會發展的角度, 建構出了拱樂社的興衰歷史與文化脈絡, 同時也呈現了早先台灣人的生活文化, 非常值得閱讀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